中医火罐疗法,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皮肤体表,造成皮下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作用,人为地造成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经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进行操作。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拔火罐被称为“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疼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瘀血、一般风湿感冒诸证。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中医拔火罐注意事项
①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罐印颜色表现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拔火罐出水泡怎么办?
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中医认为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
处理方法:小水泡不需要处理,防止感染待其自然吸收就行了;大水泡就得用消毒针将其扎破,敷上消炎药及无菌纱布,防止感染,注意卫生,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如果水泡过大、数量多,则建议去医院找医生处理。
健康英才学院目前在全国均有分校区以及合作机构为大家提供中医职业技能教育,业务涵盖:中医师承、针灸、正骨、推拿、膏药、母婴、产康、诊断、创业等类别。如有需要可拨打电话:13002062625(微信同号)。